•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天天速读:为了一份实践证明,大学生甘当免费“水军”

    2023-04-03 12:24:35  |  来源:半熟财经  |

    最近,不少大学生在网上看到互联网大厂、媒体发布的 " 线上实习实践招聘 ",参加即可获得证明。但是,当他们兴冲冲填完报名问卷、投递简历,入选活动后,却发现很多实践项目其实只是当免费 " 水军 "

    大学生陈冬报名了一家互联网媒体的 " 内容运营体验官 " 活动。正式开始后,她才知道所谓的 " 内容体验 " 就是给平台上的文章写 " 真人 " 评论。项目介绍中的 " 量身打造的成长体系 ",就是写评论积累到一定积分能换到一份证明、一个帆布包,以及一个线下实习的机会。

    我们发现,这些招募大学生来做 " 水军 " 的实习实践项目存在于多家互联网 " 大厂 "" 小厂 " 之中,并不鲜见。


    (资料图)

    官方背书、大厂氛围、专业导师、支持背景调查 …… 这些项目福利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有着致命吸引力。只要给项目套上 " 高含金量 " 的帽子,就有无数大学生趋之若鹜。

    但是,大学生们真的能在其中学到东西吗?

    没有什么比一份证明,更能吸引大学生

    " 没有大学生不会被一份活动证明吸引。" 这句话就是对单纯的大学生最好的注解。互联网大厂、媒体公司发起的线上实践项目,多数以 " 高含金量 " 的实践证明、" 丰厚 " 的周边奖励、" 专业 " 导师的指导和体验公司氛围为福利来宣传,这正好契合了大学生什么都想尝试、" 试试也无妨 " 的心理。

    同时,这也是许多普通大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 " 大厂 ""500 强 " 公司的机会。在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不少大学生都分享出自己的参加经历,并以此为荣。

    陈冬是在大四接触到了这份内容运营实习。描述中的 " 接受背调 "" 官方背书 " 狠狠拿捏了她的心,她想着,或许未来找工作时这份 " 背调 " 就能帮助她找到一份互联网大厂的好工作。

    陈冬投递完简历,加上工作人员的企业微信,才知道所谓的内容运营其实就是当 " 水军 ",在此公司的 App 或者网页上,给平台上的文章写评论。实际上,工作人员除了介绍活动规则和发布每日积分之外,并未给予陈冬其他指导。

    图 /" 内容体验官 " 群聊截图

    一条文章评论积 10 分、一条评论回复积 2 分,每天可评论的条数还有限,满 2600 分才可以获得一份实习证明。想要获得真正的线下实习机会,还得积攒更多积分。此外,拉新人进入这个项目也能获得一定的积分。如果只是写评论,想要拿到这份 " 社区内容运营体验官 " 的实习证明,最少都需要 65 天。

    图 /" 内容体验官 " 群聊截图

    与此同时,该平台对于评论质量还有许多严格的要求。如果语言死板或内容太 " 水 ",还有可能被判定为不合格,自然也就没办法拿到积分了。

    在最初的一个月,陈冬还会认真读完文章,发表对文章的总结概括,或者是进行观点性的评论,每天差不多要花 2 个小时。为了避免被断定为不合格,陈冬每条评论会尽量写超过 15 个字。

    她断断续续干了 3 个月,还拉了几个新人入伙,总算是拿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证明。陈冬自嘲式地说," 总算是坚持下来了,还会有些优越感,毕竟大部分人都半途不干了 "。除了实习证明,另外一个让她坚持下来的原因是:这家媒体平台上的文章质量还不错。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这个岗位在 " 实习僧 " 平台上的薪资标着 " 面议 ",但陈冬投递了简历之后才发现所谓的 " 面议 " 就是没有薪资。截至发稿,这个岗位仍挂在实习僧平台上。

    " 被忽悠进来了 ",目的也就达到了

    琪琪坚持在一个音乐 App 的社区中当了一个月的 " 营销号 "。用她的话来说,她能坚持每天发 3 条 -5 条帖子,只是因为舍不得 " 沉没成本 "。

    公司的官方招聘公众号对这份工作的介绍是 " 固定作业和课程打卡 ",其实就是在 App 中根据每天发生的新热点发帖,以吸引用户回复、引发共鸣。每天的五条发帖任务中,有一部分是由工作人员给出的话题,还有一部分可以自由发挥,每条要求字数在 300 字 -500 字。

    图 / 音乐运营练习生活动宣传页

    干了不到十天,琪琪就已经无聊得受不了," 但想着都搞了这么多天了,坚持下去还能拿个证明,退出就什么都没有 "。对于她来说,虽然是做免费 " 水军 ",但是每天在线上花一两个小时,就能拿到一份大厂的项目证明,也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发起的训练计划与以上内容体验官项目也相差无几。曾经参加过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们——招聘中的 " 掌握观点表达、内容创作等技能 " 就是在此互联网公司的新闻 App 下回复评论。直到今年 3 月初,这个活动已经办到了第九期。

    平台获得了流量,只需要开具一份项目 " 实践 " 证明;大学生也在完成这些任务后,拿到了一张纸质证书。看似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参加过此类活动的大学生大多坚决表示自己不会再参加第二次。" 上一次当就够了。"

    讽刺的是,说出这句话的李卫,实际上已经参加过三次这类实践活动,并且借此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实习。

    这些写评论、增加 App 日活、引流的内容,冠上 " 大厂 " 的光环,就摇身一变成为高含金量的 " 训练营 "" 运营计划 "" 校园大使 " 等等。在参与者坚持到快结束时,平台又会有一些新的 " 套娃 " 活动以吸引参与者继续参加。比如琪琪在项目快结束时,又收到 " 继续发五天,可获得精美周边 " 的消息。来都来了,琪琪又发了五天的帖子,最终拿到了一个周边保温杯。

    当然,并非所有实践项目都是做 " 水军 "。除了完成任务,一些实践项目也会由公司工作人员以线上会议或录制视频的形式进行分享活动。琪琪坦言,在这些每条不到 10 分钟的课程视频中,也很难能真的学到什么。她参加的一个民宿职业训练生活动,其中的营销演练和创意玩法学习,其实是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发布推荐引流帖子的教学。

    还有一些视频类的线上实践项目,如 "vlogger 训练营 "" 校园 Vlogger 计划 " 等。这些课程视频教授如何制作视频、什么视频流量好,并招募大学生制作、发布视频,最终给予完成者 300 元 -1000 元的现金奖励和证书。

    至于 " 校园大使 " 型的项目,其实就是公司需要利用大学生已有的校园资源,帮助公司的一些 App 拉新人、提高活跃度。比如某互联网大厂招募 " 校园创作者 ",就是需要在校学生靠自己的学校资源,自主策划活动,吸引更多人使用其产品。" 表现优异者 " 就可获得创作者证书。

    不过,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所谓能够直通大厂线下实习的机会,琪琪其实从没想过。" 一个活动群就有几百人,一个项目又有好几个群,但只有一两个线下实习机会。" 相较于竞争这一个名额,借此项目经历,自己去找大厂的日常实习可能或更轻松。

    作为这类活动的参与人,大学生们在参与时就明白项目的真正含金量。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拿到这张轻飘飘的证明,再找实习的时候就不至于让自己的简历上空白一片。李卫坦言," 不管那张证明是什么,在写简历时还不是随意发挥?只要过了简历关,面试就看自己聊得怎么样了 "。

    对于项目活动介绍中的 " 支持背调 ",受访的几位学生都表示还没有机会享受到这个福利。或许,相较于费心费力还不一定获奖的比赛,参加一次大厂线上活动写在简历上的性价比更高。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