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这 2000 万人的童年,都是残缺的|世界观速讯

    2023-05-28 14:18:02  |  来源:地球知识局  |

    以下文章来源于非凡油条 ,作者小白菜

    重要通知


    (资料图片)

    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

    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 AI 办公工具学习课程。

    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

    常年来,人们都把眼光聚焦在 " 农村留守儿童 " 这个群体,殊不知," 城市留守儿童 " 也是亟须正视并给予正确关爱的群体。和农村留守儿童相似,城市留守儿童也存在父母长期陪伴与关爱的缺失的问题,部分父母因各种原因将子女交给祖父母照顾,但是父母的角色不可替代。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 " 心理孤岛 " 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发力。

    留守的是儿童,失守的是幸福

    每 5 个城市孩子中,就有 1 个是城市留守儿童

    1994 年,《瞭望》杂志首次提出 " 留守儿童 " 的概念,引发了社会对 " 留守儿童 " 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导致一些被 " 留守 " 在农村的孩子只能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者是由其他亲属监护," 留守儿童 " 这一特殊群体应运而生,且数量呈现攀升的趋势。

    例如,从 2000 年到 2010 年,我国留守儿童从 2290 万人增加到 7000 万人。

    说到留守儿童,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这样一幅画面:村头老树下,一个农村孩子满含期盼地给在外打工的爸妈打电话," 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

    但在农村留守儿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孩子也是常年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却一直被主流舆论所忽视。

    他们就是城市留守儿童。

    虽然 " 留守儿童 " 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地区的留守儿童受关注度较小。

    城市留守儿童一般是指非农业户口且生活在城市的,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时间较长,或者虽然和父母每天生活在一起,但因父母对子女的关怀与照顾缺失,精神上留守时间较长的儿童。

    和农村地区相比,城市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诱惑也更多,在父母长期性的监管和引导缺位的背景下,城市留守儿童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15 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 0-17 岁的城镇留守儿童已经超过了 2800 万,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在 1.33 亿中国城镇儿童里,城镇留守儿童的占比高达 21.2%。

    在 2020 年的热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男孩忙碌完一天的学习与功课,回家还给自己做了饭、收拾了家务。直到临睡前,母亲才匆匆赶回家。

    看到儿子还没睡,母亲有些高兴,赶紧给儿子冲泡了一杯牛奶,并且送到儿子嘴边,似乎这样可以略尽一点家长的责任。

    只是这位母亲丝毫不知道:成绩出色的儿子因为缺少高质量的陪伴,变得内向,在学校里常受人欺负,但儿子却不愿和母亲过多交流。

    无独有偶,《第二次拥抱》里的小女孩潇潇也因为是城市留守儿童导致不善沟通、受了不少委屈。

    可见,关于城市留守儿童的孩子角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剧中。

    据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 32 个城市隔代抚育的调查显示,曾经拼尽全力让孩子们到城市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的父母们,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城市留守儿童。

    如果说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和远方的城市 " 争夺 " 父母,那么对于城市留守儿童来说,虽然父母就在身边,实际上却要和工作、加班、社交、情绪…… " 争夺 " 父母的注意力,而这些均是中国三千万城镇留守儿童所面对的。

    这些孩子无论身处南方或北方、沿海或内地,都有着近乎相似的境况:较为优渥的物资条件、被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父母长期缺位……看似幸福的物资条件不等于孩子内心也会获得幸福。

    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转移:从父母到祖父母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城市留守儿童可以分为显性留守和隐性留守。

    显性留守即近一年内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以及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陪伴的儿童。

    隐性留守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界定:其一,陪伴时间不足;

    其二,虽然有足够的时间,但陪伴者并没有全心全意陪伴,如陪伴者在家较少关注子女,以及陪伴者在陪伴子女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其三,虽然陪伴者全心全意的陪伴了子女,但其陪伴方式不对,几乎不和孩子拥抱、谈心等。

    在父母没有时间或者精力给孩子提供足够陪伴的情况下,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部分甚至全部依赖家中的老人,这种由祖辈代替父母对孙辈的隔代抚养和教育被称为隔代教育。

    近几年,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攀升,隔代教育逐渐成为子女教育的主流方式之一,且其占比还在不断扩大。

    有关研究表明,城市规模越大,经济越繁荣,隔代教育的比例就越高;儿童年龄越小,隔代教育的参与时间就越长。

    隔代教育有利有弊,一方面,许多年轻的父母整天忙于打拼,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祖辈赋闲在家,比年轻父母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而且祖辈照顾孩子能减轻年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需要关注隔代教育的不利影响。

    首先,部分祖辈只关注幼儿的身体成长,认为有吃有穿就能健康成长,而没有正确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社会交际等技能。

    其次,部分祖辈盲目自信,相信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能够完全满足抚养、教育幼儿的需要。有的祖辈习惯以老经验解决现代社会幼儿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使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容易使幼儿教育偏离正确轨道。

    最后,由于老年人的年龄特征,部分祖辈受到精力不足、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减弱等因素影响,在学习新的育儿知识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

    中国文化中家庭融合明显,结构分界不清,祖辈是可以帮助照料孩子,但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隔代教育会出现家庭成员错位和父母角色缺失等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不论工作多么忙碌,社会责任多么重大,都应该重视与孩子的相处。

    对于亲生父母来说,抚育子女是责任,也是义务,抚育不只是保证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爱的倾注、心灵的抚慰、精神上的勉励和行为上的示范和督促。

    缺少父母的陪伴,问题随之而来

    " 心理孤岛 " 现象的出现

    一个完整而幸福的人生,童年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说的,"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和农村留守儿童相似,城市留守儿童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而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为显著的便是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 " 心理孤岛 " 现象。

    心理孤岛,又称为孤岛心理,是基于心理学上的 " 孤岛效应 " 而衍生的词汇,是个体心理自我封闭的一种状态,不愿意融入群体,从而导致个体出现 " 喜悦无人分享、痛苦无人关注、利益无人在意 " 的状态。

    一般而言,有 " 孤岛心理 " 意识的孩子,有内向、沉默不语等外在表现,有焦虑、自卑等内在心理特征。

    有研究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疾病的检出率高达 21%,也就是说:约 21% 的留守儿童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为焦虑、敏感、自卑等。

    另一项针对四千名儿童的调查显示,和非留守儿童相比,有 3007 名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

    其中 33.3% 的孩子表现为内向、胆怯,不善与人交往;18.9% 的孩子表现出任性、自我中心、自私等特点;4.6% 的孩子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特点。

    由此可见," 心理孤岛 " 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而这种心理现象的外在表现,是留守儿童 " 不合群 "、沉默寡言,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心理现象还会导致其在成长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相比较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城市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更为优越,尤其是一些父母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留守儿童,多数父母会用经济的手段弥补爱的缺失,因此部分城市留守儿童拥有丰厚的物质条件。

    但这种丰厚的物质条件于留守儿童而言并非好事:部分城市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手机依赖、网络成瘾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家庭智能手机、电脑、平板、互联网的普及,为留守儿童玩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提供了硬件支撑;

    同时,留守儿童父母长期缺位,使得孩子拥有大把的时间 " 研究 " 各种手机和网络游戏,久而久之,手机依赖、沉迷网络的问题自然而生。

    其次,城市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缺失爱与陪伴,他们出现了多疑、敏感和孤独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会导致留守儿童在面对新环境时缺乏安全感,进而出现环境适应差的问题。

    最后,如果童年被忽视、缺乏关爱,城市留守儿童未来的成长路上会为此埋单。

    已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18 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 30%,63% 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忽视 / 缺乏关爱、严苛 / 控制和冲突 / 家暴。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留守儿童占比日益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都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如何最大程度降低 " 留守 " 对儿童的伤害?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如上文所述,城市留守儿童因长期爱与陪伴的缺失而衍生出了 " 心理孤岛 " 现象," 心理孤岛 " 的存在又衍生出很多其他问题,如城市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网络成瘾、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甚至引发抑郁症等。

    针对以上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都应该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

    在家庭层面,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对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儿童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因为长期的亲子分离而导致的 " 情感饥渴 ",因此父母应该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生活的时间分配,增加陪伴子女的有效时间,尤其是作为父亲的一方。

    即使由于工作原因外地务工,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子女沟通,加强亲子交流,父母要大胆表达对孩子的爱,多增加与子女拥抱等肢体上的互动。

    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家庭环境变化影响导致心理偏差,故为子女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深入解读城市留守儿童家庭,可以发现除了 " 工作 " 这一主要因素," 离婚 " 也是导致儿童 " 留守 " 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城市地区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因父母离婚而 " 留守 " 的儿童也逐年递增。

    但即便父母双方选择离婚,在其家庭 " 形散 " 的现实面前,父母更需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子女关怀,在道德教育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履行赡养子女的义务和责任,让其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消除 " 心理孤岛 " 问题。

    在学校层面,良好的家校协同对于矫正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校应当建立可持续的家校协同平台,完善家校协同教育的内容,健全家校协同活动的沟通反馈和评价制度,让家长获取子女更多的在校动态信息,家校双方合力帮助子女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及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这部分子女的关爱和管理,一旦他们出现非善意或非正常的行为,要第一时间纠正和引导。

    在社会层面,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也与政府的服务密切相关。

    政府可通过一些补贴政策和鼓励手段,来加强非政府组织在留守儿童社会教育方面的参与度,强化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可以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完善城市留守儿童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城市留守儿童社区基地,如蒲公英之家,还可以创办假日学校、家长学校、亲子活动中心等,延伸和补充学校的教育,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和情感上的疏远淡化了亲子关系和家庭观念,形成了城市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并可能对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要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父母、学校和社会三方通力配合。在强化父母责任的同时,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给予城市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

    1

    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 A 股大盘形势的影响。

    2

    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

    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

    3

    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

    4

    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 AI 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 非凡油条 " 目前年费为 100 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

    关键词:

    上一篇:C919 商业航班首飞成功,北京首都机场“水门礼”迎接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