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世界热推荐:“随手拍”不能变成“侵权拍”

    2022-12-17 06:03:07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智能手机及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近年来有不少社会热点事件,都是由手机拍摄视频曝光发酵而来的,如 " 高铁霸座男 " 等。然而,随着这类曝光视频越来越多,甚至成为 " 流量密码 ",人们不禁要问:拍摄视频曝光是否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有些拍摄者对视频进行剪辑、文字引导,甚至高呼进行 " 人肉搜索 ",又是否违法?(12 月 16 日《法治日报》)

    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有网络账号,随手拍摄、随手发布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在多如牛毛的短视频作品中,有一类短视频是专门曝光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有的视频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如 " 高铁霸座男 "" 唐山打人事件 " 等。这类短视频往往吸人眼球,容易引起更多人效仿,有的人甚至专门拍摄发布曝光类视频博取流量。

    曝光类视频通过揭丑揭黑对社会公平、正义、文明起到了推动建设作用。正因为有人随手拍摄,才使得某些人不敢肆意妄为;也正因为这类视频曝光负面问题,才使好人得到保护,坏人受到惩罚。一些网络平台曾专门鼓励网友拍摄曝光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一些地方部门也鼓励市民 " 随手拍 " 交通违规等行为——只不过拍摄内容要发给执法部门。

    虽然网友或市民拍摄、曝光社会不良现象,有诸多积极意义,但如果拍摄者、发布者缺乏法律意识,有可能好事变坏事,其行为很可能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因此会被追究侵权责任。在一则曝光视频中,发布者发布 " 司机拒载短途乘客 " 和司机相关信息,被网友评论和辱骂,司机起诉后,发布者删除视频、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1000 元。

    虽然曝光类视频对于社会不良现象有监督作用,甚至拍摄者、发布者是以监督者的心态来操作,但这种监督也要遵守法律红线,否则就要为侵权承担后果。在现实中,有一些人利用曝光类视频来维护自身权益或帮助他人维权,虽然是正义之举,但如果操作越界侵犯他人权益,同样要承担后果。另外,还有人利用这类短视频对他人打击报复,更容易构成侵权。

    所以,曝光类视频发布者最该注意的是不能侵犯曝光对象权利。即便曝光对象行为违法违规,也应该由相关执法者依法来惩罚,而不是发布者用视频来惩罚。也就是说,即使曝光对象是违规者,但在法律没有裁定其违规之前,其肖像权等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视频发布者因此向曝光对象进行经济赔偿是很不划算的,这种 " 监督 " 是缺乏法律意识的 " 自伤 "。

    曝光类视频的发布者应该向正规媒体学学如何保护自己。一方面,以比较公正、客观、全面的视角和文字展示所要曝光的内容,而不是带有个人偏见一番操作。另一方面,应当采取马赛克等方式保护曝光对象面部和其他个人关键信息。这样,既能达到曝光或者监督的目的,也不至于把自己带入侵权泥潭。可见,通过这类视频发挥监督作用,也是一种 " 技术活 "。

    由于不是每个曝光类视频的发布者都懂法律,都懂 " 技术性保护 " 自己,所以,有关方面要向这类公众普及相关法律规定和技术知识,各种短视频平台也要守土尽责,对曝光类视频严格审核把关,防止陷入侵权纠纷。总之,曝光类视频也是一种社会监督,值得鼓励,但任何社会监督都要遵守法律红线,监督者只有懂法守法才能保护好自己,更好履行监督责任。

    关键词: 法律意识 社会监督 监督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